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on


「危險的是,我們看太多電影了。夢的大眾產物無止盡生產的結果,加上每個月看七,八部電影這種作品的人們來消費,這就不可能真正去欣賞一部真正有生氣的影片了,就好像報紙,它們沒辦法刊登詩作,而人們一天要閱讀三、四份報紙。」──馬克思·歐弗斯〈在一個審美耐性盡喪的時代 〉

我不是一個喜歡整天看片的人,說實話也不熱衷。

我直到六年前才開始看電影,這輩子看過的電影至今不到1000部,坐在戲院裏更會讓我渾身不舒服。我完全不能理解,包場就算了,在影展的熱門廳次坐進一間人擠人的黑盒子裏,不能遲到不能走動不能隨時抄筆記,持續用這麼不舒服的狀態把電影看完,還得花自己的錢,怎麼會有人喜歡天天去?

上戲院對我而言,更像一種強迫自己的手段。我對電影一直是了解多於喜歡(正如我對動畫是喜歡多於了解),為了理解影像究竟是甚麼,在銀幕這個平面維度之上的新世界究竟有何法則,與銀幕前的我們有甚麼瓜葛,我必須持續觀看、然後持續寫作;唯獨強迫自己把觀點寫下來,丟開羞恥心公佈給全世界的人看,被罵、被捧、被捧殺,我才能真正得到我私密經驗外的其他迴音,使我更了解電影。花錢上戲院,能催促我才能克服按下暫停擱置的衝動,強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看完電影;當然,刻意去接邀稿然後讓編輯催促,也不失為一招。

這便是為什麼我看片量遠超過歐佛斯談的上限,成了一個審美耐性盡喪消費者。

去年十一月,金馬影展開始,我也開始在豆瓣上認真練起短評。寫作對我而言從來不是討飯的跳板(我連粉絲團都沒有),也不是發洩的聲公(喜不喜歡這事無關要不要寫),而是修行,寫甚麼看甚麼更重要。今年十一月,金馬影展再臨,我想證明我有進步,於是狂看、狂寫、狂接案。本月總計30天,我寫了31篇短評,看了32部電影,比歐佛斯設定的最高上限──單月8片,整整多了四倍。
 
我註定得是一個糟糕的影迷……





▲記電影

閨蜜瘋上路La pazza gioia2016,義大利
★★★☆☆
開頭與結尾的手法有趣,敘事乍看之下推進,實是同一事件在相同時空重覆兩遍,由兩女主的主觀視點分別詮釋:富女因為剛逃院而對剛住院的瘋女好奇,在瘋女看來卻是一進門就被個真瘋子戲耍。結局再玩一次但顛倒,富女自願住院等瘋女歸來,瘋女回院只為真瘋子一人,在重覆之上再重覆,有意思。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2016,美國等
★★☆☆☆
當我看見故事裡的魔法界在紐約開高峰會,全球代表都站著,唯獨美國主席有張椅子,我噗呲一聲笑了出來;但等我看清會議室牆上貼的是禿鷹配三角型底,地板是五芒星的圖騰,我就開始坐立難安了。華納是嫌Trump上崗的風向還不夠亂,共濟會的陰謀論還不夠多,想鬧一個更大的大新聞哪。

2016,臺灣
★☆☆☆☆
問題只有一個:次次讓「頭顱被鋸到帽子內側都染紅了,人的臉龐卻彷彿擦傷而矣」這類低級錯誤出現卻視而不見的場面,與屢屢出現「警察會追你追到山盟海誓」這種四流對白的劇本,誰才是這齣年度爛戲的罪魁首席?

偏見的故事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1916,美國
★★★★★
舊神治(巴比倫)~新神治(新約)~舊人治(法革)~新人治(工會),看似進步的歷史進程下有無數類似的悲劇循環,蒙太奇則替進程與循環彼此找著打碎表面因果的出口--這或許能解釋何以此片從字卡到意象都如此小說化,因這正是小說曾帶給敘事傳統的革命,如今移往銀幕搖籃孕育新的生機。

諾斯費拉圖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1922,德國
★★★☆☆
門框的構圖運用,隧道內黑外白的(日夜)隱喻。穿睡衣吃大餐的诺斯費拉圖真是賤萌賤萌的~

丹下左膳餘話百萬兩之壺(丹下左膳餘話 百萬兩の壺)1935,日本
★★★★☆
敘事乍看建構於麥高芬(陶壺),實則奠定於奇遇。坐擁超絕武藝卻不投官甘願當平民的劍士,放著大院與門生不管甘願去跟平民廝混的武家子弟,倆個都是不把富貴放在人生選項中的大怪人;唯獨這些怪人拿到陶壺,才能說服觀眾拾金不昧這事可以合情合理,市井味與俠客行可以彼此鑲嵌卻絲毫不違。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1948,美國
★★★★☆
茨威格的陌生女子是水仙,只配當男子一生中密不可分卻又時刻無視的擺設品,更是小說那些「夢見但也僅是夢見」眾多女子之縮體;歐佛斯卻把陌生女子變成樓梯,儘管步伐走得如斯螺旋迂迴,最終仍踏進男子的靈魂成為回憶,成了有名有姓叫莎莉的only。僅是文字過渡到影像的形式改編?當然不止。

伯爵夫人的耳環Madame de...1953,法國等
★★★★☆
真是把家邸與舞廳都「穿透」到千瘡百孔了哪--戲中意義與戲棚鋪軌皆是。

傾國傾城慾海花Lola Montès1955,法國等
★★★★★
有一俗說是:歐佛斯想以此片替在如戲子般可笑的民主與消費中沒落的貴族文明弔唁。對此我語帶保留,唯一確信是:歐氏美學這回著實與故事主旨近乎無縫靠攏,美術服裝愈浮誇,場面調度愈繁華,就愈顯得勞拉夫人得靠這些包裝來兜售親身經歷餬口的悲戚與可恥,成就了結尾那幕反諷的雷霆萬鈞之勢。

秋決》1972,臺灣
★★★☆☆
不知怎的,這片總叫人聯想到池上遼一的後期漫畫,都酷愛用一張臉塞一整幕的正拍大特寫切構圖,好讓角色對話的同時兼對鏡頭外的觀眾喊話──說教嗎?不大是,更像是自信吧,儘管切的太頻繁而失之原先短片版《秋》的刀刀見骨,但劇組是真心相信演員只靠凜然神情便能征服觀眾,也著實是如此。

三少爺的劍》1977,香港
★★★☆☆
古龍電影四十年來無傑作這鍋其實怪不得楚原,楚原打造的煙、樹、樓與古香對有江湖無江山的古龍小說而言不失為一種填白,唯一癥結仍是武戲太失味。然而邵氏怎麼可能叫龍虎武師放棄尊嚴,去山寨三隅研次或小林正樹的氛圍?即使古龍小說確實以這些劍戟片為藍圖?

半夜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1984,美國
★★☆☆☆
跟《鳥》同一路數,皆是怪物電影的兩種模式──凡人闖入怪物空間,或怪物侵入凡人空間──的結合,當作夢的隱私被怪物褫奪,侵入與被侵入顛倒,便連帶顛覆代入凡人的觀眾在銀幕外的安全感,後設的恐懼機制於焉成形。《七夜怪談》讓女鬼跳出螢幕卻嚇得到銀幕觀眾的本質,也大體不脫如此。

終極追殺令Léon1994,法國
★★☆☆☆
一直覺得男演員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給我種既視感,今天總算茅塞頓開,原來他跟盧貝松導演的某任老婆長得一模一樣!

活著》1994,中國大陸
-
 一如往常地,再次拿這片來當學程教材。一如往常地,開頭賭輸家產這場戲播完,學生都醒了,卻輪到我開始昏昏欲睡再無認真看下去的興致....

青春電幻物語(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2001,日本
★★☆☆☆
看到好端端的少年們只為了想去沖繩玩水就搶劫路人,我就知道這則故事絕非真實青春的慘綠紀實,至少不是我的青春。

芝加哥Chicago2002,美國等
★★★★★
李察吉爾這輩子的最顛峰就在這兒了吧......

心魔》2009,馬來西亞等
★☆☆☆☆
從沒這麼希望電影有配樂,有配樂至少我還「猜」得出劇情段到底想走甚麼主旋律..... 
雨果的冒險Hugo2011,美國
★★☆☆☆
劇本的keyword完全迷失。核心意象在前段是冒險與鑰匙(心事),後段變成影史與時鐘(定位),本就無關的四者交叉上演卻毫無交集,最終就像雨果跟守衛間的貓抓老鼠,誰也沒真正抓著誰,徒增觀眾不耐而已。結尾竟還想以一場所有人與道具皆入鏡的長鏡把這問題蒙混過關呢,真當觀眾都發夢發傻了?

看見台灣》2013,臺灣
-
齊柏林在創作日誌《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自寫的解說比吳念真的念白厲害多了,他該更相信自己一點,把那些話摘一摘親自上陣念的,即使吳念真自願免費幫忙也一樣。

青田街一號》2015,臺灣
★★☆☆☆
我說我演過這部片,片尾名單也有我的名字,好多人都不信,還問我是不是演那具裝在屍袋的屍體......太失禮了,你們都看到屍體了,難道沒看到屍體旁邊的警察嗎!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裡Finding Dory2016,美國
★★★☆☆
皮克斯動員了1個醫學術語、13個編劇與100+97分鐘的片長,拼了命向觀眾說明失憶一事有其合理性,卻讓事件中心多莉以最不合理的巧事--碰巧滾進路邊水溝與父母重逢,來完成她的使命?唔,看來《你的名字》失憶即作夢的設定其實也沒有那麼ご都合主義嘛。

變奏Les innocentes2016,日本
★☆☆☆☆
全片的道德立場跟它的攝影機動線一樣沒定力,一會想追隨個人,一會又想空降至波蘭國境做國族性的大哉問,游移不定的結果是兩頭空,唯獨走來走去的鏡頭特多。想必將有人斥我沙文,但真心說,今村昌平身為一介男導演拍的強姦故事《赤い殺意》,可比這片靠譜也靠攏女性自覺得多哪。

Mrs K2016,馬來西亞等
★★☆☆☆
寧女俠竟然打起了年輕人玩的Ground-Fight,瞬間就讓這片比同樣賣老臉的《特工爺爺》值回票價得多。
大魚海棠》2016,中國大陸
★☆☆☆☆
丟開一部瘋狂吹著「中國要有自己風格的動畫」的動畫結果骨子卻是臨摹《小美人魚》這點(知道為何打一星了吧),最想不透是:明明土樓、藍天與繽雪都拍得出神采,何以劇情的關鍵視覺──大海的每顆鏡頭卻都醜不拉機又單薄至極?

七月與安生》2016,中國大陸等
★★★☆☆
有佳句無佳章,偏偏最佳句又都是描摹岩井俊二的雕蔚而來──開頭學《花與愛麗絲》結尾仿《情書》自不必說,七月在火車站的兩場送別戲從被動送安生變成主動送家明,宣示她自我的萌芽,也注定了她日後人生的不同,戲雖好,但戲法完全奪胎自《四月物語》雨中送傘那段。學到這地步的目的在哪?

三少爺的劍3D2016,中國大陸
★☆☆☆☆
媽的,你們給古龍過30週年冥誕的法子,就是拍一部45年來最爛的古龍電影?風骨全失不提,古氏武學的最精粹:講究一瞬一死生的虛空劍招(神刀斬、十三式、白衣人劍、小李飛刀、天外飛仙、迎風一刀斬…)竟給爾大導徐大監搞成了數百秒的慢動作定格!這是存心要把楚原洗白,還是想把古龍氣活? 

不成問題的問題》2016,中國大陸
★★★☆☆
看似改編老舍,實則拿老舍、錢鍾書、《小城之春》三者混搭自己要的民國風情。民國電影必須珍惜,因為在民國題材等同票房毒藥的現況下還執意拍的,只有深被民國中西古今堆壘的混沌吸引,並體現這渾沌的本質即當代華人的終極困惑「中國是甚麼?」的才子癡人。王家衛是、徐浩峰是、梅峰亦是。

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На млијечном путу2016,塞爾維亞等
★★★☆☆
金馬影展今年最大的錯誤,就是把這部片的場次排在《再見瓦城》之後,這部奇片的幽麗、開闊、以癲狂包裝的民族正氣,完全將趙德胤這個二貨的投機與軟弱暴露無遺。不過,塑造意象厲害歸厲害,但太多符號讓人看不懂了,而且有點懷疑很多地方在拍攝時就沒想清楚怎麼連戲......







▲記電視劇、動畫

★★☆☆☆
說是巨大機器人,實際演出怎麼看都像演員穿著特攝皮套在動不是?連眼珠不會轉都如此還原。

青澀寶貝(センチメンタル・ジャーニー)1998,日本
★★★★☆
天,這個分鏡厲害了,片山一良是電視動畫界的全才兼鬼才啊。

螢火之森(蛍火の杜へ)2011,日本
★★★☆☆
呃,從小就患了「一碰人類就會死掉」病的傢伙,在山林獨居了十幾年,怎麼可能會有隨便攙扶陌生人的生活習慣?離世前的邂逅與離世後的弔情有四星級甚至五星級的水準,就是這個轉捩點明顯是為事件而事件了。

蝙蝠披風鬥士歸來Batman: Return of the Caped Crusaders2016,美國
★★★☆☆
DC動畫的亮點、笑點跟嘈點跟他們的真人電影完全不是同一水平.....

機動警察REBOOT(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REBOOT2016,日本
★★★☆☆
從頭到尾,觀眾的眼都被擁擠的巷道、車廂、電線杆線端團團侷限,推特與直播畫面相較之下是如斯清晰;當路人拿手機拍英格蘭姆,他們比它站得更高也更安全。這不正是TV與今日最大的不同嗎?人們再也不相信世界的真相能在現實社會被揭露,卻無條件相信網路疆域可以,即便它是另一種的有限空間。

了之人宮崎駿(終わらない人 宮﨑駿)2016,日本
-
NHK這類片子一如往常的不能動著大腦看。宮崎駿想作日本式CG而請了櫻木優平,範例介紹不提Polygon PicturesKhara,卻是北美的Frozen;退一步說Frozen,這部與影響宮崎駿入行的愛片Snow Queen如此相似,我是訪問人肯定問這個,結果旁白只有造神造神再造神。唉!







▲記書

-
「緩慢敘事的要點在於讓敘事法則由古典電影技法處處隱含的『然後呢?』解放,改以『現在是?』取而代之。」此語精要。不過好奇是,林教授會怎麼看待如Benjamin Bennett這類以網路直播己身作息的影像生產者?照書中脈絡,網路恰與緩慢(與緩慢背後的反全球化)針鋒相對,然而當Bennett這樣異質的Youtuber仍有穩定點閱率,算否所謂緩慢敘事世代進入大眾階段的佐證?真是遺憾無緣拜會作者阿.....

-
記起邱淑婷這個新名字了,能寫出如此流暢又面廣的中日影業交流史的專家竟然至今沒有大名,實在叫我匪夷所思。

-
讀成龍一章,忽覺醍醐灌頂,過去從未察覺成龍電影在武俠這支系譜是如此奇特,他的功夫喜劇既否定武(敵人常是槍砲),否定俠(犯禁者竟然崇法治),進而否定武俠(人人都能痛毆主角,片尾放的NG),李小龍姑且還能稱接續張徹的混血兒,成龍卻是變奏,消解了武俠神話而建立起自己。

-
經典片單沒甚麼,畢竟華語經典變來變去就這幾部「最大公約數」;替片單撰評語的這群黃金陣容才是真正重點,這22個作者(黃仁蔡國榮黃建業但唐膜聞天祥老嘉華等)都是臺灣在老沙那一輩之後四十年餘各曾風騷的重要影評人,選擇這些人替經典作註一事本身就是潛藏書內的另一條光陰長河。

-
有幾篇厲害了,清水出芙蓉,只靠幾則不成故事的逸聞彼此排列,就組出了當事人人生百變的漫漫餘韻。要是放進長文,那會是多好的引子阿。

奇幻大師教你寫小說:勒瑰恩談小說寫作的十件事Steering the Craft: A Twenty-First-Century Guide to Sailing the Sea of Story
-
「為什麼小說教材大多只教情節與行為?」其實勒瑰恩這則問題被她自己解答完了,因為情節與行為能夠讓非母語閱讀的讀者也看懂,押韻與語感卻不行。這本有六成篇幅在談英文語法的小說教材會出版中文譯本就是個奇蹟,看來勒瑰恩在臺灣意外頗有賣頭。

-
從未讀過一條文字寫成的直腸小徑,能被走得如此蜿蜒、如斯孱弱。這個行人自都市逃到鄉下,卻驚覺世上已沒有屬於日本、屬於青年、屬於派遣員、屬於自己的處所,她不能停止走動,卻又沒有終點,只有為走而走,最終化身一頭沒有姓氏與形體的野獸,窩進自願或不自願落坑的暗穴為活而活。

夕凪之街櫻之國》(夕凪の街桜の国)
-
「我的生活宛如被抽去內容,一切都顯得空虛而沒有意義,我覺得我應該跟去的;我好像覺得他一直在什麼地方等候我。」(鍾理和《原鄉人》)然而,面對隔了一場戰爭與十年之遠的故鄉,歸客連如何緬懷一事都成了難題;最後,甚至成了目的本身。


怪盜聖少女(怪盗セイント・テール)1~7
-
原作有個動畫沒收的後日談,竟是個葷段子:結局後,馬猴燒酒女主問男友是不是喜歡她變身後的模樣多於平常,男友不僅不否認,還得寸進尺問可否平常也綁變身時的馬尾,氣得她當場揍人;但聖誕夜當晚,女主就變了身進男友的獨屋幽會,說「這是聖誕禮物」。以後會發生什麼,讀者都懂的...

-
「叢書分類:少年向」幾曾何時,連女女kiss的輕百合都能歸類到少年向了呢少年向叢書出一套GetBackers就已算挑戰社會尺度的時代,著實已經相當遙遠了呢.....

-
「只要和妳在一起,甚麼事都會有辦法的」就連百合姬系列都愈來愈不常用這麼近乎範本的對白了,不禁讓人猜想:東山翔是不是試著開給自己一紙命題作文,旨為「百合典型」呢?當然,不能真問,否則就太失禮了。刻意屏除了速度線後的構圖恰到好處,非常地。
捏造陷阱》(捏造トラップーNTRー)1~2
-
對百合姬的動畫化企圖不予置評,但說一句真心話,這部也好《citrus》也好,不就是挪用蕾絲邊橋段卻不敢上本壘板的萌系嗎......

青之(青い花)1~2
-
「我心裏只能有一個唯一,妳曾經是,卻未必永遠是…」既然如此,還叫唯一嗎?對他們而言是。不想心碎卻又總是心軟,不想知道卻又無比在意,不想失戀卻又不停初戀……愛就存在在這一連串看似斷面的不連續生活之間,由青春少女演繹卻又非青春限定,最終唯神能明瞭,唯讀者得以咀嚼。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